二、行動研究的要素與步驟
(一) 要素
從早期John Collier 以及 Kurt Lewin的研究中發展出進行行動研究的四個要素,即為:計畫、行動、觀察、反思,形成「行動-反思循環」(見下圖)
這些工作要循環地進行下去,再計畫、行動、觀察和反思,必要時甚至要作第三次循環、第四次循環…(參見下圖)
循環一

我對目前正在使用的教科書不是很滿意,有太多教材不是學生所需要的,但是它卻是唯一可用的書本,我可以做些什麼事呢?我無法改變這本書的內容,所以我應該改變使用它的方法嗎?或許我應該嘗試將每兩位學生編成一組來進行教學。

我向學生說明並示範如何透過兩人之間的問答活動以充分了解課程內容,我們用了一節課嘗試這種做法。

我巡視各小組,坐下來聽聽學生之間的討論,有時候也會錄音下來(事先有徵得他們的同意),另外我還作筆記。

學生似乎樂在其中,但是有時候他們會扯得太遠,談到課外的事情,這時候我就必須在把話題拉回到課文內容上。
循環二

我訓練學生發展發問技巧,學習如何詢問課程內容,我想這樣做應該能使學生更了解課程內容吧,還是我應該讓學生更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

有些學生想錄下自己得討論過程,但是因為錄音機數量不夠,所以我把兩組學生合併為一組,變成每組四人,每個人再輪流發問和回答問題。在進行這個問答活動的兩節課的最後一些時間,他們要聽一聽全班的錄音資料並發表意見。

他們確實很喜歡這個活動,也似乎都能夠根據課文內容來發問和回答問題。

我必須再想一想這種問答歷程是否確實為一種可行且合適的教學活動,雖然我認為是,但是或許我還應該再加以確認。我會去詢問學科主任,因為他之前答應審核我的研究工作。我應該再對其他班級進行這些教學活動嗎?我比較擔心的是實務工作的技術面缺失──錄音時有太多雜音以及錄音機不夠等,或許這些問題具有對我原始研究工作能否有其他發展方向得啟示作用。
(二)步驟(歷程)
階段
|
意涵
|
舉例
|
|||||||||||||||||||||||||
一、研究準備階段
|
|||||||||||||||||||||||||||
(一) 問題的發展與思考
Q1我所處的情況為何?
Q2我關心什麼?
Q3為何我會關心?
|
※行動研究的起始,可以基於一個興趣、一個困難/待解決的問題或一個困惑。
※一開始,總得先問問自己對健康或教育的價值觀或理念為何?自己的價值觀或理念能夠體現在目前的教育或教學情況中嗎?因為行動研究是兼具「行動」與「反思」的歷程,在行動中不斷自我反思對於研究行動的內在動機與目的是非常重要的。
|
1. 學校今年接了健康促進行動研究的計畫,我是衛生組長又做過碩士論文,校長要我負責。我過去正好發現,本校學生抽菸問題相當嚴重,似乎可以以此為主題進行。
2. 我發現學校與家長普遍不重視學生的健康問題,學校健康教育課不是被借課,就是只上體育。我自己也常不認為健康教育有多重要。年輕學子健康問題似乎不是太重要,但,學生的健康真的可以被忽略嗎?可以從我自己的班級做起嗎?
3. 我班上的學生飲水行為似乎不太健康,大部分都買含糖飲料,我發現有些孩子一天要喝上三、五罐,這實在太離譜,我該如何做以提升他們的健康飲水行為?
|
|||||||||||||||||||||||||
(二) 提出初步研究構想
Q4我可以怎麼做呢?
|
※對於所面臨的問題初步思考解決之道,可以進行初步文獻探討,了解目前文獻中對你的研究問題有何種說法或解決之道,也可以與相關人士磋商,了解他們的看法,並給予你意見,以提出你對研究的初步構想。
※尋找合作的夥伴,包括:校內同個工作情境中的同仁、顧問、批判夥伴(或諍友)…
|
1. 今年學校的行動研究主題是菸害防制教育,學校往年有些作法可以延續。但是學生重複抽菸狀況嚴重,是否應該針對這些學生做特別輔導?最近專家提出「無菸家庭」,是個很不錯的想法,只是不知本校學生家庭抽菸狀況如何?
2. 我想邀健康教育老師來當作研究團隊的夥伴。
3. 我想邀菸害防制專長的行動研究輔導教授來作顧問。
|
|||||||||||||||||||||||||
(三) 診斷問題/需求評估、界定研究問題
Q5學校學生的背景如何?他們的健康問題為何?
Q6影響學生健康行為因素有哪些?環境因素有哪些?
Q7這些因素能改變嗎?
|
※更清楚地界定研究問題非常重要。起初的研究問題可能只是一般性的概念,例如:家長抽菸影響學生抽菸。對問題的一般性的概念不足以了解問題的核心,應透過文獻探討、問卷調查、個案訪談或觀察..等方式,了解問題的現況以及影響問題形成的因素,才能準確地找出需要加強或提升的地方。
※影響健康問題的因素包括個人行為因素以及環境因素兩類。個人行為因素如學生某健康議題相關的知識、態度、自我效能與行為現況,以及形成問題的原因。環境因素如學校健康政策、學校物質環境、學校社會環境(健康文化)、社區夥伴關係、學校健康服務等。
※必要時需尋求外部專家學者的諮詢與協助。
|
1. 學校學生健康檢查的資料分析中顯示,本學學生的龃齒率在全縣中排名前三名,學生中午潔牙行為比例極低,顯示本校亟需重視口腔保健議題。
2. 進行學生視力保健知識、態度、自我效能與行為的問卷調查,分析結果發現,學生使用電腦時間過長且中間都沒有休息5分鐘。
3. 訪談數位家長、班級導師與學生後發現,學生間普遍對「性」有錯誤認知,肢體與言語性騷擾問題嚴重且有些學生會當眾摟抱。學生認為這種現象很好玩,也想要顯示自己的成熟,並且缺乏尊重隱私的觀念。實有必要加強。
4. 學校PU跑道有許多破損,導致學生跑時會跌倒受傷
5. 學校過往的教育活動中缺乏健康相關的議題,首先應該成立健康促進委員會,定期開會,納入學校行事曆中。
|
|||||||||||||||||||||||||
(四) 擬定整體計畫
Q8我將怎麼做呢?
Q9我如何蒐集資料來顯示行動確實產生影響呢?
|
※透過更多的文獻探討,並與研究夥伴研商,擬定整體行動研究計畫。
※行動研究計畫內容包括:
(1) 健康促進學校六大面向的相關策略
(2) 研究目標/成效指標:訂定行動的成功標準。可以是量性的(例如:菸害知識提升10%),也可以是質性的(例如:學生反應他們覺得學校比以前重視健康教育)
(3) 行動策略/對象/目標:為了達到成效指標訂定的各項策略或行動(如:上一堂性騷擾防制健康教育課)、其行動對象(如:所有二年級學生)以及欲達成的目標(如:了解性騷擾的意義、培養尊重與重視隱私的觀念、學會拒絕性騷擾技巧)的對照表。對照表可以協助未來進行行動的監控。
(4) 研究設計:
•單一組別前後測設計
•實驗組/控制組前後測設計
•其他研究設計
(5) 資料蒐集方法
※行動研究資料包羅萬有,不是所有的資料都對行動研究有重要意義,因此資料必須有系統地蒐集,行動之前就必須先跟夥伴討論何種指標能顯示實務工作有造成改變,要蒐集何種資料來證明、要如何蒐集…等。
|
1單一組別前後測設計
2實驗組/控制組前後測設計
*控制組可以是校內控制組,亦可以是校外控制組。
|
|||||||||||||||||||||||||
二、行動實踐階段
|
|||||||||||||||||||||||||||
(五) 行動
|
※依據擬訂的行動計畫執行
|
|
|||||||||||||||||||||||||
(六) 行動的觀察、監控與評鑑
|
※行動研究必須確保所規劃的行動受到監控,確實有執行,並合乎研究問題的需要,而所需要蒐集的資料也有恰當地被蒐集。
※研究過程中除應不斷地蒐集資料外、也應不斷研讀所蒐集的資料、評鑑資料,必要時據以修正行動,甚至是研究問題。
|
|
|||||||||||||||||||||||||
(七) 評價修正工作後所得的結果
Q10我如何確保我所作的判斷必然公平和正確呢?
|
※該使用什麼資料分析方法?通常會利用三角交叉檢核來確保研究的效度
※研究結果為何?通常會利用研究評鑑小組來評鑑研究結果的公正性。
※研究對自己的意義為何?
※研究對協同研究者的意義?
※研究對學校的意義為何?
|
|
|||||||||||||||||||||||||
(八) 接下來我可以再做什麼
Q11接下來我可以再做什麼?
|
※你個人下一步的行動目標為?
※學校可以如何改變?
|
|
|||||||||||||||||||||||||
(九) 撰寫報告
|
※行動研究若沒有寫成好的報告,則只是行動而非研究。
|
|
三、資料蒐集方法
1. 書面問卷調查
– 例如:前後測問卷、滿意度調查問卷
2. 書面文件
①、 學生作業、學習單
②、 教師文字資料:日誌、筆記、課程教案教材、作業評論
③、 其他
3. 觀察紀錄
①、 自己直接觀察:例如觀察班級垃圾分類改善情形並紀錄下來
②、 他人觀察:例如請批判夥伴觀察學生上課情形並紀錄下來
③、 錄音:例如將學生的小組討論錄音、將訪談家長的過程錄音
④、 錄影:例如將學生上課的角色扮演活動錄下
⑤、 相片:例如上課照片、學生作品相片
4. 訪談紀錄
– 例如:訪談家長希望學校加強哪些學生健康行為並記錄下來;演講活動過後,訪談學生他們的收穫,並將結果記錄下來。